经济学学习笔记,经济学原理(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1 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在某种既定收入时能买得起的物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2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2.1 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消费者对较多消费的偏好大于较少消费,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2.2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 特征1: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 特征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特征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 特征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3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
       当物品很容易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出较小的凸性;当物品难以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呈现出很大的凸性。
       完全替代品
       边际替代率不变,无差异曲线是直线。
     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形。例如左脚鞋和右脚鞋。
3 最优化:消费这选择什么
3.1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消费者选择预算约束线上位于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为最优点。最优点是最高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点。这点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通过公式推导,在最优点,用于X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等于用于Y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
3.2 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去,形成新的最优点。
       正常物品: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想要更多地购买一种物品。
       低档物品: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减少某种物品的购买数量。
       低档物品示意图如下:

3.3 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机会,会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形成新的最优点。
3.4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是沿着无差异曲线变动到不同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3.5 需求曲线的推导
      可以把消费者需求曲线作为由他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引起的最优决策的总结。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最优点由E移动到F和G,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 三种应用
4.1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倾斜吗
      吉芬物品:违背需求定理的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
      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大于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导致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4.2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首先来考虑替代效应。当小杨工资增加时,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了,或者说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这就会鼓励小杨用工作替代闲暇。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小杨在工资提高时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再来考虑收入效应。当小杨工资增加时,他的预算线向右移动,从而面对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只要闲暇是正常商品,随着收入的增加,他就倾向于享受更多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他的工作时间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最后,从理论上来说,工资增加导致小杨工作增加还是减少并没有明确的预期。如果对小杨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他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他就减少工作。
4.3 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与工资决策类似,利率上升,替代效应:鼓励人减少年轻时消费,增加年老时消费。收入效应:利率上升同时增加年轻和年老时的消费。对于年轻时消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相反的,人们的偏好不同会影响最后的储蓄决策。

评论